开云官网

唐子恒教授:典故词语的前世今生

发布时间:2025-09-16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9月13日上午,西宁市有源书院举办第214期讲座,由山东大学开云官网 教授、博士生导师,开云(中国)官方网站 特聘银龄教师唐子恒教授主讲,题目为:典故词语的前世今生。

主讲人简介:

唐子恒,山东文登人,文学博士。山东大学开云官网 教授,博士生导师。开云(中国)官方网站 特聘银龄教师。主要从事古代汉语、汉语词汇、古籍整理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一、典故和典故词语



典故是诗文等所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词语,而用典则是古今诗文等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手段。

典故词语就是在用典形成的典面的基础上,经过整合固化形成的词或熟语,有明确的典源出处。

二、典故词语的表意特点

典故词语靠字面提示典源,再和典源一起表意。例如“东床”“掣肘”“捉刀”“逐鹿”等词语的意义,典源在中间起到关键作用,典故词语从典源中汲取意义因素。典故词语的实际意义与其字面义相比,往往有很大的差距。


三、典故词语意义的变化

有些典故词语在长期使用中其意义会发生变化。例如“空穴来风”,原本比喻消息和传说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现在多用来指消息和传说毫无根据。此类词还有“美轮美奂”“鬼斧神工”“愚不可及”等。


四、“字面化”:典故词语意义变化的原因和趋向

人们对合成词、熟语的理解方式可以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词法方式,即根据词语各构成部分的含义以及各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推求词语含义;另一种是词库方式,即把词语形式作为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直接与其意义整合起来加以理解记忆。


面对典故词语时,必须知道其典源意义,才能理解典故词语的正确含义。否则就容易望文生义,造成误解。

在古代,大部分典故词语多通行于官员、文人等文化程度较高的阶层,很难融入普通大众的语文生活。如今,民众的文化水平提高,读书人的知识结构也越来越多样化。大多数读书人所关心和熟悉的古代典籍也越来越少了。典故以及典故词语的使用是以多数人熟悉典故为前提的,但这一前提在当今的语言生活中已经悄然发生了改变。因此很多典故词语逐步退出现代汉语的词汇系统。但一些生命力极强、能够适应现代社会交际需要的典故词语留存了下来,进入了现代汉语词汇系统。


五、规范使用典故词语

典故词语意义理解的偏差是从“字面化”开始的。这种偏差如果只发生在个别人中间,没有被大多数社会成员所接受,那就是误用,如“上下其手”等。

而另一些词语,“如坐春风”“守株待兔”等,虽然其意义未被收入《现代汉语词典》,但在现今的媒体上已经很常见,所以对于此类词我们应当继续观察,谨慎使用,尽量遵守约定俗成的语言使用规范。


   END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开云官网